編者按:金秋十月,湘中大地煥發蓬勃生機。10月10日,第三屆湖南省“聚僑興湘”活動在婁底啟幕。從婁底市“材料谷”建設的宏偉藍圖,到婁底經開區建設“中部鈦谷”的產業雄心;從婁星區錨定千億級產業園區的目標,到雙峰縣“中國農機之鄉”的匠心傳承;從冷水江市“世界銻都”的綠色轉型,到漣源市“湘中明珠”的多元發展,再到新化縣文印“鏈”全球、陶瓷“闖”太空的產業奇跡,這片熱土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、更加優越的環境、更加飽滿的誠意,迎接全球僑商的到來。
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盧欣 聶伊岑 方祥文 婁底報道
“聚僑興湘 活力婁底”專場產業推介會上,新化縣作文印、電子陶瓷產業推介。
10月10日,在“聚僑興湘 活力婁底”專場產業推介會現場,新化縣委書記彭韜以“新化首席推銷員”的身份,向全球僑商熱情推介新化的兩張產業“金名片”——電子陶瓷與新化文印,用充滿自豪的講述展現了這座湘中縣城的產業魅力與發展雄心。
回溯:一把“螺絲刀”,撬動一個千億產業的商業佳話。
在上世紀70年代,幾位新化青年懷揣一把螺絲刀、肩扛一臺二手復印機,走出大山、闖蕩四方,正是這把不起眼的螺絲刀,如今已撬動并成長為占據全國75%份額、年產值超千億的全產業鏈!這背后,有10萬余家門店、30萬文印人,構成了“線上線下服務網”“研發制造產業鏈”。從清華北大的學術論文,到上海陸家嘴的商業標書,再到千家萬戶的作業文稿,都可能經由新化文印呈現。
新化文印的核心優勢在于其無與倫比的覆蓋網絡、強大的產業鏈閉環和正在升級的數字智能。這個覆蓋全國所有縣市的“毛細血管”網絡,形成了從設備再造、銷售租賃到耗材供應鏈、技術培訓的完整產業生態。
如今,新化文印正在從傳統的“打字復印”向“全域數字化綜合服務商”轉型,智慧政務、云端存儲、數字檔案等新業務正在書寫新的傳奇。全國數印設備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達12%,新化文印已瞄準微型包裝印刷與標簽印刷設備、自主知識產權信創設備、適用型 3D 打印設備、AI版權識別模塊等前沿領域,全力推動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。在這個400 億的設備制造“大池子 ”中,新化文印至少可以占據超 20 億的市場份額,并積極推動文印出海,實現感光鼓、碳粉、紙張等配件80億的產業規模。
聚焦:一片“小陶瓷”,淬煉出助力大國制造的匠人匠心
如果說新化文印是“軟實力通天”,那么新化電子陶瓷就是“硬如金剛”的科技典范。從家家戶戶的水龍頭閥芯到火箭的點火系統,從5G基站的核心部件到新能源汽車的傳感器,都有新化陶瓷的身影。
“請大家看我手中這枚陶瓷元件,別被它的名字騙了,它不比金屬軟,反而比鋼還硬!”彭韜用生動的比喻化解了技術的晦澀。“它就像10月4日晚上咱們婁底隊在終場前壓哨進的那個決勝球一般。它是一個被銀絕緣子,氧化鋁陶瓷表面是銀鈀漿料,它能在一千多度的高溫下穩定工作,許多金屬材料都無法企及。這就是咱們婁底突破封鎖,‘硬鋼到底’精神在材料科學上的極致體現!”
電子陶瓷被稱為工業的“骨骼”和“神經”,能在上千度的高溫下穩定工作,是許多金屬材料都無法替代的關鍵材料。
新化電子陶瓷的強大,源于五十年的技術積淀。從三線建設時期開始布局,經過半個世紀的厚積薄發,如今已擁有國家級“小巨人”企業和產學研平臺,打通了從基礎材料到精密模具、燒結加工的全產業鏈,能為客戶提供“一站式”的定制化解決方案。
展望:一份 “僑企之約”,匯聚新化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能
“一張‘新化文印’的名片,能幫您連接全國;一顆‘新化陶瓷’的零件,能助您挑戰極限。”彭韜表示,這一“軟”一“硬”兩大產業,正是新化營商環境、產業政策、人才戰略成功的最佳證明。
他向全球僑商發出誠摯邀請:如果需要全國最強大的地推和數字化服務網絡,請來找新化文印;如果需要攻克“卡脖子”的陶瓷材料難題,請來找新化陶瓷。新化已準備好了從“一臺設備”到“一整套解決方案”和從“一個零件”到“一套技術方案”的全部支持。
“新化文印,印遍天下,更印出數字未來!新化陶瓷,百煉成鋼,更支撐大國制造!”彭韜用鏗鏘有力的話語結束推介,并強調新化人民“吃得苦、霸得蠻、耐得煩”的精神特質,期待與僑商在新化共商合作、共創未來。
來源:紅網
作者:盧欣 聶伊岑 方祥文
編輯:陳玨
本文為湖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原創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wangancha.com/content/646954/54/1534296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