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金秋十月,湘中大地煥發蓬勃生機。10月10日,第三屆湖南省“聚僑興湘”活動在婁底啟幕。從婁底市“材料谷”建設的宏偉藍圖,到婁底經開區建設“中部鈦谷”的產業雄心;從婁星區錨定千億級產業園區的目標,到雙峰縣“中國農機之鄉”的匠心傳承;從冷水江市“世界銻都”的綠色轉型,到漣源市“湘中明珠”的多元發展,再到新化縣文印“鏈”全球、陶瓷“闖”太空的產業奇跡,這片熱土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、更加優越的環境、更加飽滿的誠意,迎接全球僑商的到來。
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盧欣 聶伊岑 方祥文 婁底報道
“聚僑興湘 活力婁底”專場產業推介會上,婁星區作婁星產業園招商推介。
10月10日,“聚僑興湘 活力婁底”專場產業推介會舉行。婁星區作為婁底市唯一的市轄區,向與會的僑界精英展示了其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投資前景。
婁星區總面積630平方公里,人口76.39萬,是婁底“材料谷”建設的核心承載區,經過十三年的深耕發展,這里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生態和優越的投資環境。
產業園區實力彰顯,發展動能持續增強
自2012年錨定“打造千億產業園區”目標以來,婁星產業園已成為湘中地區極具競爭力的產業平臺。
截至目前,園區注冊企業超過720家,培育規模以上企業74家、高新技術企業28家、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企業20家。2024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14億元,畝均稅收超過22萬元,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。
在2024年湖南省“五好園區”創建評選中,婁星產業園位列大湘西片區第一名、省級園區十強,并先后獲評湖南省高質量發展園區、營商環境先進園區、服務業示范集聚區等榮譽稱號。
園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,“五橫五縱”路網體系暢通無阻,標準廠房面積近100萬平方米,高溪鋼鐵綜合貨運樞紐年物流能力達1000萬噸,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。
產業布局精準明晰,產業集群優勢突出
婁星區緊扣“一主一特一新”產業定位,構建了特色鮮明的先進制造產業集群。
在主導產業方面,依托漣鋼、宏旺的硅鋼產業優勢,重點打造硅鋼產業集群,目前已形成年產15萬噸變壓器鐵芯、25萬噸高性能硅鋼、100萬套電機外殼、3000臺光伏變壓器的產能規模。
今年將重點建設35萬平方米三電產業園,進一步提升產業鏈承載能力。
特色產業方面,推動固廢綜合利用向高端精細化轉型,引進森泰、高安、嘉宇等龍頭企業,年產值突破60億元。
新興產業則以智能裝備為重點,以愛派爾為“鏈主”企業,構建“1+N”產業集群,形成年產300臺智能鋸切裝備、10萬臺工業機器人、1萬臺真空分子泵的產能規模。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2024年8月總投資50億元的硅鋼鈦材產業鏈項目成功落地,計劃打造年產10萬噸鈦材、鈦合金、鈦復合材料的產業基地。園區已在高鐵豐路以西規劃1000畝土地,建設鈦材料深加工產業園,重點招引航空航天、海洋裝備、醫療器械等領域企業,培育新的千億級產業賽道。
營商環境持續優化,服務效能顯著提升
婁星區推行全周期“1+3+N”幫代辦服務體系,為每個在建項目成立工作專班,實行掛圖作戰、閉環管理,創造了令人矚目的“婁星速度”。宏旺硅鋼項目從洽談到建成12萬平方米花園式廠房僅用不到一年時間,硅鋼產業、智能裝備產業從“零起步”到形成集群優勢僅用不到兩年。
“人人都是店小二,未喚不擾、一呼即應”的服務理念在這里得到充分踐行。
通過搭建共享平臺,配置高精尖設備供企業租賃使用,助力企業輕資產運營;組建婁底市智能制造協會,促進企業間交流合作;持續開展紓困擴能招商行動和“營商環境直通車”服務,從政策扶持到要素保障,從生活配套到人才服務,全方位解決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。
今日的婁星區,產業生態日趨成熟,項目落地高效順暢,營商環境持續優化,發展平臺廣闊堅實。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,正以最大的誠意和最優的服務,期待與全球僑商攜手并肩,共同繪制發展藍圖,共創美好未來。
來源:紅網
作者:盧欣 聶伊岑 方祥文
編輯:陳玨
本文為湖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原創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wangancha.com/content/646954/54/15341645.html